我与师大

当前位置:

首页 · 校友之窗 · 我与师大

11-22

2017

黎诺:我的遥远的大学时代

上苍可见,我如此爱着这个世界,和,你。 一 凌北发来链接,江苏师范大学(我们那一代人喜欢称徐师大)65周年校庆日征文,我问:写? 她秒回:写! 我说:好! 都是有情怀的,一字即可穿心。 二 我已是垂暮之年,所以常回忆,常常想起上个世纪九十年代,遥远的一九九六年,那个末夏的午后,阳光绚烂,睁不开眼,我进入云龙校区(当时还叫师大本部)的东门,东张西望,然后偏左前行,经过小卖部,经过一列不知名的树,来到一颗歪脖子石榴树下,然后随着人群左拐,进了那个著名的回廊,右边大片草地,有人在草地上围坐,有人弹吉他

11-22

2017

徐明:我的一本《涉江词》

一 许多年前,就在日本人把上海的多处地区炸成一片焦土时,数百里外,一位28岁的文弱女子匆匆而又无奈地离开了举城惶惶、一夕数惊的南京。这是1937年8月间的事情,四个月后,南京成了一座死城。在为那30万被法西斯屠刀夺去的生命抱有无限悲恨的同时,我也在为一个毫无防卫能力的个体生命早早地躲开了那些禽兽般的异国士兵,早早地离开了那个后来成为震惊世界的屠场而感到庆幸。而更值得庆幸的是许多年后,一本词集,一本由离开南京的这位女子创作的词集面世了。那其中数百首词作声韵沉咽,风格高华,以宋人正声般的质地在现

11-22

2017

花宇晨:一起走过的青春年华

不管漂泊多久,总有一个地方让你忆起当年的梦想。 ——楔子 还记得第一次进入江苏师范大学的模样,背着大大的书包,拎着沉重的行李,在爸爸妈妈的陪同下怯生生地踏进了这所学校。懵懂的我,在校园闲逛,还不能理解那一栋栋楼房到底有着怎样的故事,只是觉得眼前的一切都像一场梦,梦醒了我还在高三写着做不完的题目。 最初的印象,似乎已经模糊不清,当年我想到了些什么?不过刚刚一年的时光,一切却似乎过去了很久。一年的如水光阴,学到了很多,又失去了很多……江苏师范大学到底对我来说意味着什么? 有人说,母校就是自己能骂而

06-16

2014

郭 杰:从一份杂志谈我的学术之路

从一份杂志谈我的学术之路 郭杰 (一) 1978年3月,当我作为“文革”结束后首届高考录取的77级学生,走进徐州师范学院(今江苏师范大学)校园的时候,中国学术界还未能完全走出十年“文革”的阴影,时时现出一种凄清寥落的景象。图书馆的书架上,几乎见不到新出版的学术著作,也没有几本像样的学术刊物,连后来脍炙人口的那两种《中国文学史》教材(即社科院本和游国恩本),当时也还没有再版使用。 正是在这种情形下,1980年上半年,听说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编辑的《文学遗产》即将复刊了。当时怀着憧憬的

06-13

2014

郝倖仔:从此岸到彼岸

我一直认为,活着就是为了不断地提升自己,尽可能到更高的层面上、更大的格局中去感受、去探索、去展示。这种活法的动力来自于永不停息的自我观察,永无止境的精神自足。 走进北大 在江苏师大读硕士时,我就决心要以此为阶梯,到一个更高的平台上去看看。这个平台,我锁定了北大。路,只有一条——考博。但问题是,北大生源的质量是全国最高的,我靠什么PK掉北大的竞争者呢?这时候,一个机缘给了我莫大的鼓励和灵感——19岁读大二时撰写的一篇论文,也是我的学术处女作,被《人民大学复印资料》全文转载了。这份肯定来得何其及时,

06-13

2014

温德朝:为郑磊师兄点赞

像一缕春风,温暖拂面,守望着莘莘学子美好的记忆;像一眼甘泉,沁人心脾,滋润着莘莘学子渴求的心灵;像一曲欢歌,高亢嘹亮,催发着莘莘学子奋进的动力他是郑磊,“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的躬身践行者,“感恩母校、反哺母校”的优秀校友代表。他于2004年设立“天健”奖学金,2008年设立“天健”文艺学出版资助,这是我校设立的第一个专门奖助在校研究生科研创新的奖学金,导夫先路的创辟价值不言而喻。“前人栽树,后人乘凉。”我是“天健”奖学金及“天健”文艺学出版资助的直接受益者。2006年毕业于南阳师范学院,在求

06-13

2014

首作帝:我的灵魂行旅

我记得清清楚楚,2004年第一届天健奖学金在文学院设立。郑磊先生莅临现场颁奖,并发表了讲话,其中说道:“天健奖学金是我对母校的回报,希望她能帮助你们获得成功。”简单朴实的话语,传递的是师大人厚实恢弘的感恩之情。在文学院会议室颁奖现场,我激动无比,泪水在眼眶中打转。尽管获得的只是三等奖,但对我来说意义非凡,因为那是我人生的第一个奖学金,“天健”这个自强不息的名字从此在我心里生根发芽。 我来自湖南、广东和广西交界处的少数民族地区,一直视师大读研为我的大学启蒙肇始,是文学院的导师们将我引入正途,开始说

05-15

2014

姚远:母校的爱指引我一路前行

母校的爱指引我一路前行 从走出校门那一刻,毕业欢送会上的那句“今天我以母校为光荣,明天母校以我为骄傲”的誓言一直伴随着我,十八年来,扪心自问,尽管不敢说我个人究竟给母校带来多少荣誉,但我可以坦然地说一句心里话,我无愧于母校的培养。在我的艰苦创业奋斗过程中,可以说,是母校的爱始终指引着我一路前行。 提前半年定工作 1995年1月,江苏省第三届人才交流大会在江苏展览馆(南京)举办,班里许多同学都认为,人才大会都是走过场,事前都已被别人走完后门了。我想就算白去一趟也不过就是

05-15

2014

李琦:母校给了我最初的梦想舞台

母校给了我最初的梦想舞台 李琦 江苏师范大学音乐学院2008级校友 关于我的家庭 我叫李琦,是一名伪90后,因出生在1990年1月9日,还没过农历新年;我有着一张有点着急的面容,常被同学笑称“大叔”。 从记事起,我家就和吃分不开。妈妈姐妹几个与姥姥一起开了个饭店,印象中生意还是很红火的,从那时起我就开始跑前跑后帮忙了;后来妈妈自己开了个小饭店,就在师大旁边,我就更义不容辞地在店里忙前忙后,一身菜味去上课也是常事,很多同学也会到我家的小饭店来吃饭;在我大三的时候,因为街区改造,家里的饭店关门了

05-14

2014

杨行胜:一切从头再来

弹指一挥间,十年转瞬即逝,常叹人生之蹉跎,时光之短暂,虽说岁数不是很大,年龄不是太老,刚至而立之年,但心中时常念叨着:“三十而立,”朦胧中在琢磨着此话的含义,诚惶诚恐小心地等待着三十五岁那所谓“事业有成”之时。   回首过去,往事历历在目,几多酸楚几许欢乐,有成功也有失败。94年从徐州师大毕业分配到一所镇完中,时任校长直接指令我任教高三,压力之大,负担之重,担心总怕误人子弟,立在讲台前,一眼望去,不禁慎然,再听班主任透露班中竟有比我还大者,更加惶惶然。   于是乎,向校方力争了一间平房,横下一条

1
...
10 11 12 13 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