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序东:不拘一格录人才
1915年3月生于湖北汉口,著名的语言和教育学家,徐州师范大学中文系和汉语学科的创始人,毕生从事语言研究和教育事业。在教材改编,学科创建和学术研究上颇有建树,所获荣誉更是不计其数,(1996年,廖序东先生开创现代汉语课程被评为江苏省一类优秀课程,汉语言文字学学科梯队。1997年被省教委评为优秀学科梯队。1989年被江苏省教委评为优秀研究生导师。1997年著的《楚辞语法研究》获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可谓现代语学的鼻祖。
钟爱语学,痴迷研究,不平凡的教育之路
先生自1936年刚好21岁毕业那天起,它的人生便和“语言”和“教育”这两个词结下了渊源。任教于小学不久又考取了北京师范大学国文系,师从黎锦熙先生治学汉语文字。前前后后辗转于数十所高校任教,在江南一带一路漂泊后扎根于江苏徐州,潜心研究语言学和教育学。先生的教学之路并不是一帆风顺的,在他52岁时因“文化大革命”被诬陷为“资产阶级反动学术权威”而受到批判,被下放铜山县劳动改造长达4年之久。可先生并没有一蹶不振,而是在艰苦的环境下韬光养晦,不断打磨自己的学术理论,改进不成熟的地方,一次次地重来,一次次地超越。用永不言弃的态度诠释了什么叫做“治学有道,为人更然”。在这四年时光里,先生用知识的光明驱散了恶势力的黑暗,忍辱负重,为的就是有朝一日能证明自己不是反动派,而是一个真正的学者!正是这种对语言和教育的热爱,(先生于1979年与黄伯荣先生共同主编了普通高校文科通用教材《现代汉语》并获得了国家教委高等学校优秀教材二等奖。而真正揭开他学术研究序幕的是1941年创作的《国文诵读问题》)凭借着这种对语学难掩的浓厚兴趣和扎实深厚的语学功底,先生慢慢在文坛上站稳脚跟。
心怀天下,爱莘莘学子
先生忧心国家教育事业的发展,注重人才的培养。(为了提升社会教育水准,先生更是大众教育和公平教育的倡导者和力行者。早年多次带领学生外出教学实习,与学生同甘共苦,白天四处听课,晚上召集学生讨论,先生平易近人,乐于指导学生,丝毫没有师长架子。“不拘一格录人才”是先生一贯的育人准则,也最能体现先生的公平心和公正性。先生治学严谨,注重教育规范,容不得一丝马虎怠慢,也有自己的语法分析体系,简明有力。他编写的各种教案和讲义眉目分明,条理清晰,其中多次公开发表,如《永不掉队教案》,《怎样学习现代汉语》,《现代汉语的自学方法和要求》等。)篇篇具有缜密思维,堪称瑰宝,在教育学上具有重大意义。先生字如其人,刚劲有力,俊秀文风一目了然。他和张拱贵先生所创立的“加线法”在教学语法界长期受到推崇,恩泽遍及数代学子。卞觉非先生由此称赞先生:“全心弘扬师说,至诚服务教学。”
品质高尚,为人谦卑
先生为人淡泊名利,高调做事,低调做人。高调体现在他一生所著文学作品数不胜数,专攻语学和教育学,弥补了社会在这一方面研究的不足,推动了这个领域的发展。低调在于先生从不向外界矜口自夸,也不许学生往自己脸上贴金,三十年任劳任怨,青丝熬成白发。人的一生有多少个三十年,又有多少人愿意用三十年的青春奉献给语学和教育学。所以说,谦谦君子,两袖清风,坚守本心,任重道远用来形容先生再合适不过了。此外。先生严于律己,宽厚待人,讲究忠诚仁义,和朋友们患难与共,深爱自己的妻子,每有组织号召,必将风尘仆仆,不辞劳苦地从南赶往北。秉承师道并发扬光大是先生毕生的追求,也是先生倾尽一生去奋斗的目标。先生拥有独特的治学特点,用“中外兼收,古今贯通”来精进自己的术业并要求学生开拓视野,对知识透彻掌握;用“结合教学,注重实用”来衔接学术研究和课堂,讲究实践教学,不遗余力,亲自示范;用“紧扣事实,立论公允”来做语言事实的研究,不泛泛而谈,倡导小题大做。先生一生奉献给了教育事业,桃李满天下,每每提及先生,学生们便会感慨他的伟大,他“崇德厚学”的品质也成为了他的母校徐州师范大学,今天的江苏师范大学的校训。
下一篇: 费承铿:一个永远跳动的音符